GLA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物流“降成本”_共享模式有望成突破口
時間:2017-11-27 編輯:Bound 瀏覽:4177次
CCTV10對GLA全球物流聯盟網的報道:
GLA全球物流聯盟網展示:
中國國際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社會國際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為14.6%,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這顯示我國的國際物流“降成本”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在政府降低國際物流稅費的同時,共享經濟模式的出現,為國際物流“降成本”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國際物流成本偏高,是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大難題。2013年,我國社會國際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為18%,是發達國家的近兩倍。此后逐年降低,到2018年已降至14.9%,但仍明顯高于發達國家。
為降低國際物流成本,在政府推進的減稅清費工作之外,近年來依托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的共享經濟模式,給國際物流“降成本”帶來新的思路。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物流生態圈共享經濟高峰論壇”上,中國國際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秘書長崔忠付表示,在公共出行領域,中國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市場。隨著共享經濟的深入,共享的對象也由汽車、房屋發展到更廣闊的社會資源,國際物流就是其中之一。
在崔忠付看來,國際物流領域的共享經濟可以分幾個層次。一是國際物流資源的共享。受滴滴、優步啟發,通過互聯網平臺共享卡車資源,實現車貨之間的匹配,從而降低卡車回程空返率。在公路貨運領域,此類平臺一度達到200多家。大浪淘沙之后,目前還剩下數十家。
二是國際物流基礎設施的共享。
比如通過建設國際物流園區,將卡車司機、貨主企業、國際物流企業、政府辦事機構、配套企業等集聚在一起,形成新的國際物流生態圈,產生協同效應。“這種共享,比單個的國際物流資源共享具有更豐富的意義”。
“共享經濟的核心是在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分享使用權來提高行業效率。”互聯網國際物流平臺“天地匯”創始人徐水波說,國際物流行業有六大成本來源:人力成本、燃油、過路過橋費、倉庫租金、配送、車輛。這其中,車輛運輸效率的提升是關鍵。
徐水波介紹,根據過去一年多的實踐,通過基于互聯網的共享模式,部分干線車輛的使用率從40%增長到80%,月行駛里程從1.3萬公里提升到3.5萬公里左右,推動運輸成本下降20%以上。
展望未來,這種共享的思路會進一步拓展,比如將車企、金融企業、油品供應商、輪胎服務商等集聚在一個平臺上,資源的利用效率會進一步提高。國際物流領域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之中,在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安全性方面還有提升空間,需要在不斷的改進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