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首頁 > 新聞中心 > 發展互聯網+國際貨運建議_GLA國際貨運
時間:2017-12-12 編輯:Bound 瀏覽:3679次
回顧我國國際貨運業這些年的騰飛,離不開物流的蓬勃發展。2014年,我國物流業務量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2015年繼續保持著40%的增速,預計到2025年前后,物流量可達到1000億件。對此,馬云說道,中國用了10年時間,做成了一個超過美國用近100年積累起來的行業。
但成績的背后,是我國國際貨運成本GDP占比較高、國際貨運產業鏈不完善、地區發展不平衡、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一系列問題。未來,對于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和產品在國際貨運業中的應用,推動國際貨運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已經形成共識,下一步則是具體操作問題。
首先,要有創新意識,不束縛在已有的范疇中一味求“精”求“細”、不把國際貨運業局限在“物”的層面。國際貨運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轉的大動脈,它應該成為前沿技術和產品的“試練場”,機器人、無人機、云計算等等前沿領域未來應該更多地運用在國際貨運的不同環節上,讓國際貨運變為“智”流。
依據大數據分析出的動態參數,及時調配要素在不同環節和地區的分配,避免人為判斷帶來的主觀性和滯后性,不斷打造自身品牌。同時,利用積累的數據資源,給企業和政府提供業務咨詢和建議,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
第二,關注國際貨運的包裝環節。據統計,僅2015年一年我國就消耗了塑料編織袋約30億個、塑膠袋約83億個、包裝箱約99億個、膠帶約170億米、免撞擊的緩沖物約30億個。這組數據一方面能反應出帶來的能耗和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挑戰背后的機遇。
當前,大眾主要關注的還是國際貨運的時效性和安全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包裝環節將成為國際貨運業下一個發力點。從簡單的經濟性逐漸向實用性、環保性甚至美觀性過渡,將把包括材料、回收等等還未和國際貨運業緊密關聯的領域納入到“大國際貨運”體系中,從而拉動這些行業的升級。
第三,讓物流行業發展成具有黏性的固定職業。眾所周知,物流人員流動非常快,絕大多數人都抱著“掙點錢就轉行”的態度,整個行業的歸屬感極低,更別說職業自豪敢感。
而物流員卻是國際貨運不可或缺的一環,物流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客戶的消費體驗,要提高物流員群體的整體素質,需要保證從業人員在雇傭關系中,享受公平、正當的待遇,比如,公司繳納“五險一金”,根據從業人員的業績、從業時間,給予升職、加薪等獎勵,讓從業者得到職業安全感、自豪感、歸屬感。
部署推進互聯網+國際貨運,降低企業成本便利群眾生活。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國際貨運業短板突出,發展互聯網+高效國際貨運,一要構建國際貨運信息互聯共享體系,建立標準規范,加快建設綜合運輸和國際貨運交易公共信息平臺,提升倉儲配送智能化水平。鼓勵發展冷鏈國際貨運;二要推動國際貨運與“雙創”相結合,發展多種形式的高效便捷國際貨運新模式,促進國際貨運與制造、商貿、金融等互動融合。推進互聯網+車貨匹配、運力優化,實現車輛、網點、用戶等精準對接。探索實行“一票到底”的聯運服務,推動倉儲資源在線開放和實時交易;三要加大用地等政策支持,結合營改增創新財稅扶持,簡化國際貨運企業設立和業務審批,鼓勵金融機構重點支持小微國際貨運企業發展。創新監管方式,規范市場秩序,強化安全管理。使現代國際貨運更好服務發展、造福民生。
CCTV10對GLA全球物流聯盟網的報道:
第五屆GLA全球物流峰會速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