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首頁 > 新聞中心 > 超大型集裝箱船:規模經濟效益遞減?
時間:2018-03-14 編輯:Bound 瀏覽:4043次
超大型集裝箱船“軍備競賽”可能無法提供運營商所希望的成本效益。
集裝箱航運行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當船舶尺寸增加到或超過18000TEU時,規模經濟效益出現遞減。
為了降低單位成本,提供盈利能力,受此驅動,自2009年以來,超大型集裝箱船新船訂單一路上揚,預計2016年將有53艘超大型集裝箱船投入運營,而且集運大型化競爭將繼續下去。但根據德路里的最新研究,超大型集裝箱船幫助運營商降低航行成本時,被港口和終端碼頭的成本攀升所抵消,受此節制,總的成本只能小幅下降。
正如相關利益者發現,為了滿足超大型集裝箱船靠泊,承受更深的海岸線,終端港口設備需要升級,碼頭設施和人員技術水平要提高,才能有效處理峰值時的運貨量。為了避免擁堵,港口碼頭需要擴張三分之一。
集運大型化總體的“系統成本”在整體供應鏈適度的基礎上節約5%,超過18000TEU集裝箱船將會隨著船舶尺寸擴張而效率遞減。超大型集裝箱船的規模經濟效益只能與整個供應鏈的工作相對接,只有港口終端碼頭與集裝箱船尺寸同步增加才能提高規模經濟效益。
即使集裝箱船的尺寸并沒有進一步擴張,預計2016年交付的超大型集裝箱船使得集裝箱船船隊平均尺寸增加了,以現有終端資源很難應付高峰值貨物處理。
集運繼續大型化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導致沒有顯著的成本效益,降低了服務頻率,更高的供應鏈風險,運量集中在少數船舶,港口疏浚和碼頭擴張帶來的深層次環境影響等。
隨著越來越多超大型集裝箱船進入市場,目前正進入一個關鍵階段,為了確保集運大型化繼續在整個供應鏈中受益,航線和港口需要協調作業,從交通系統上進一步支撐效率的提高,解決這些具有挑戰性的難題,需要跨行業的努力,整個供應鏈相關利益者必須進行對話和合作,讓整個海上運輸系統整體受益,如果能做到,意義深遠。
如果集運規模經濟效益常態化發展,未來的船舶訂單不再需要確保規模經濟效益,而是根據航線運輸需求增長,那么困擾行業的結構性過剩將會大大減輕。如果集運大型化的過程和行業整合相結合,集運可能最終能夠保持可持續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