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首頁 > 新聞中心 > 供給側改革將為大件物流業發展帶來哪些良機_GLA大件物流
時間:2018-04-02 編輯:Bound 瀏覽:4350次
供給側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深化改革和創新引領二者雙輪驅動的思想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不合理,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時效性、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
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筆者的觀察是,應該從供需結構性調整、提升科技因素在供給側的比重、供給過程與效率的創新度等方面發力和做足功課。對于宏觀經濟基本面來說稱為供給側改革,在大件物流業界層面稱之為“供需鏈管理改善”更為合適。就國內大件物流業而言,供給側改革是其業務模式調整、技術裝備升級以及企業高速發展的一次機遇。
從經濟的宏觀方面看,市場供需平衡,需要大件物流業邁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加速商品流通速度,減少流通環節,都需要大件物流業的支持。
從經濟的微觀方面看,企業經營成本日益高漲,產品附加值不高,從而形成了供給側的致命硬傷。中國制造業還處于低附加值階段,曾經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生產經營成本逐漸增高,在總收益中成本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這樣的結果是:現有產品產能過剩,同時成本不斷高漲,使制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大幅下降。而轉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就需要高品質的大件物流服務,但現階段我國大件物流業整體服務能力不強,多數大件物流企業只能提供基礎的倉儲和運輸服務,沒有提供高品質、高附加值服務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大件物流企業服務能力是我們現階段要去探索的,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們如何構建高效率、高品質大件物流提出了新方向。
大件物流服務結構是大短板
從大件物流業的角度看,目前大件物流外包比例在上升,大件物流服務個性化需求在增長,當前大件物流業在向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方向轉型,但大件物流業本身還不能完全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有效供給。
中國地域遼闊并且經濟發展極不均衡,天然資源分散、產業布局和結構不合理,造成了運輸方式選用上的不合理現象的形成。大量本應通過鐵路和水路運輸的中長距離運輸由公路運輸承擔,這無疑抬高了綜合運輸成本。
此外,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缺乏有效銜接,沒有形成規模性的多式聯運體系,從而使大件物流末端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降低商品流通大件物流成本需要科學論證和深入細致地進行分析。
大件物流效率低下,造成產品生產時間和生產成本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被大件物流時間和大件物流成本所占據。并導致大件物流成本具體分攤在單位產品銷售價格上所占的比重,平均達到50%至70%甚至更高,從而成為了擴大內需、增進消費的新障礙。
相關鏈接:
“互聯網+高效大件物流”如何參與這場改革
(一)、“互聯網+”高效大件物流
加快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的大件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提高大件物流供需信息對接和使用效率。鼓勵大數據、云計算在大件物流領域的應用,建設智能倉儲體系,優化大件物流運作流程,提升大件物流倉儲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降低大件物流成本。
1.構建大件物流信息共享互通體系。發揮互聯網信息集聚優勢,聚合各類大件物流信息資源,鼓勵骨干大件物流企業和第三方機構搭建面向社會的大件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倉儲、運輸和配送信息,開展大件物流全程監測、預警,提高大件物流安全、環保和誠信水平,統籌優化社會大件物流資源配置。(久其軟件、中儲股份、外運發展、保稅科技、華貿大件物流、飛力達、新大陸、長江投資、澳洋順昌等重點受益)構建互通省際、下達市縣、兼顧鄉村的大件物流信息互聯網絡,建立各類可開放數據的對接機制,加快完善大件物流信息交換開放標準體系,在更廣范圍促進大件物流信息充分共享與互聯互通。
2.建設深度感知智能倉儲系統。在各級倉儲單元積極推廣應用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實現倉儲設施與貨物的實時跟蹤、網絡化管理以及庫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貨物調度效率。鼓勵應用智能化大件物流裝備提升倉儲、運輸、分揀、包裝等作業效率,提高各類復雜訂單的出貨處理能力,緩解貨物囤積停滯瓶頸制約,提升倉儲運管水平和效率
(二)“互聯網+”電子商務。
鞏固和增強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領先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行業電商和跨境電商,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發展空間。電子商務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斷深化,網絡化生產、流通、消費更加普及,標準規范、公共服務等支撐環境基本完善。(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質檢總局、網信辦)
1.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創新。鼓勵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的大數據資源,提升企業精準營銷能力,激發市場消費需求。建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建設電子商務售后服務質量檢測云平臺,完善互聯網質量信息公共服務體系,解決消費者維權難、退貨難、產品責任追溯難等問題。加強互聯網食品藥品市場監測監管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處方藥電子商務銷售和監管模式創新。鼓勵企業利用移動社交、新媒體等新渠道,發展社交電商、“粉絲”經濟等網絡營銷新模式。
2.加強電子商務國際合作。鼓勵各類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商發展,完善跨境大件物流體系,拓展全球經貿合作。推進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檢驗檢疫、結匯等關鍵環節單一窗口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創新跨境權益保障機制,利用合格評定手段,推進國際互認。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管理,促進信息網絡暢通、跨境大件物流便捷、支付及結匯無障礙、稅收規范便利、市場及貿易規則互認互通.